日记和岁月
发布时间:北漂再添一年,借着国庆回家才知道家中又发生许多事情。每次回家,就围着桌前,爸妈就把家里的大小账一股脑告诉我,常听得我是又惊又气。
爸妈向来家中大小琐事不愿让我太知道,勉强理解他们的敏感。偶尔抱怨一下家里参与感太低,就戏说:“哟,你们家……”。
“你们家”这回,把姥爷姥姥家旧房转卖了。童年到少年出生到长大,爷爷奶奶家平房和姥爷姥姥家平房算是都相别了,一拆一卖。奶奶和姥爷都走得早,他们想必是肯定会抱怨儿女们怎么如此败家,一辈子基业,说不要也便不要了。
现在流行拿买房买车说事,可若干年后物是人非,后代可不买账你今日是如何之操劳。爷爷和姥姥在与旧房子阔别时,多多少少是遗憾的,可是他们又能如何呢。被生活推着往前走,给一块甜蛋糕傻乐一下,接着残忍的将过往争取来的都撕碎。
不过转念一想,上述都是我的一些悲观厌世得滥词。姥姥现在住进了廉租房,条件终究要比旧房好许多,冬天老人家一个人点着炉子,也是孤苦。所以姥爷应该能理解,旧房空置,倒不如先卖去,起码续着人烟味。
这旧房完全转手前,就开始倒腾清理多年压箱底的东西。巧合的是,10月1日当天,我妈搬回来一木箱,塞满姥爷生前的书卷笔记。
毛选卷一到卷五。他们说卷三很难得,不晓得是什么背景。还有若干卷会议集,几本地区丛书。
有意思的是,两本姥爷生前的笔记本。姥爷你写得字,可是比我都难看。
我对姥爷的记忆有这么残缺几幕,他拄着拐杖给我买了一种叫“酸溜溜”的糖,他躺在炕上看着我把一罐子杂物洒地上,他看着有些瘦弱,那时候已经癌症晚期。他临走的那晚,想吃冰棍,姥姥怕他吃多,就用菜刀切下一块给我。他那时候已被安排到了门口一张弹簧床上独睡。到了深夜我醒来,看到妈妈、大婧和姥姥开灯坐着擦眼泪。我一直以为还记得许多,可都是姥爷去世后的事了,老头遗像倒是拍了个帅气。每年给姥爷烧纸时候,我总能想起来他遗像似在微笑。
我妈常提起姥爷是个文化人,是个会计,民政局工作。我在姥爷遗留的笔记本里看到记录着一些每日账目,夹页里是散落几张收据样的纸条。那个年代的他,一个一个字写下的日记,幸运得以保留。日记封皮已经几近快碎,可是字迹还是清晰可辨。我要读着吃力些,可能为了省纸都是苍蝇小字。
琢磨带猜,能看懂几篇日记。几页文字,让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许多情怀。我对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认识,终究是浅薄的。他们是随着新中国走过来的一代人,是打心底在“建设祖国”,有着高尚的情操。姥爷作为一个会计,会记录下很多民生状态。也有很多民生矛盾,他也一一记述下来当时开会讨论了什么。日记也有生活上的小事,比如给家中寄去三封信,信中有说了些什么。真是个有意思的人。若还在世,大概会与我聊很多。
他是每天几点写这篇日记的?他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吧?
有一页读书笔记让我很触动,字迹突然清晰变大,我都不确定是不是姥爷笔迹。原文最后一句繁体字写到:“更应当珍惜我们目前的幸福生活,更好地努力学习,为建设祖国准备好一切。”读到这里内心突然震撼。对自己目前生活的状态产生很大的疑惑。我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。相比于长辈们来说,没有信仰。
我的奋斗是自私的,缺乏力量的。即便现在是生活繁华,可根本还是精神空虚。
已故之人,片段传承于我,已经足够让我深刻反思。我是否更好地努力学习了,我是否有为建设祖国准备好一切了。我是否真的去了解时代背景,我是否清楚一代人的使命。
姥爷的日记,敲醒了我,这些年确实太麻木了。我想他,我也要醒醒。